从教35年来,课堂是他一直不变、不曾间断的阵地,为学生发展着想是他不变的原则和方向,在这份坚守中,他却一直以不断变化着的学生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进行持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实验教学新课堂、优化过程评价机制;始终坚持育人为先,全方位关爱学生成长,注重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勇于创新突破难点。他就是校第十五届“师德十佳”获得者、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董军老师。
深耕教学一线,让课堂“活起来”
钢结构材料强度大,易出现稳定问题、节点构造复杂、连接形式较多……对土木专业的学生来说,“钢结构设计原理”并不是一门容易学的课程,连专业排名第一的土木2001班柏昊均都说“难度比较大”,但在上了几次董军老师的课后,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课代表,原因是他觉得“很有意思”:“董老师会结合知识点讲解一些工程案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大到“两山医院”、深圳赛格大厦晃动事件,小到董老师的毕业生工作中遇到的工程难题,课堂上,董军老师对问题的现象分析总离不开对内在原因的探究,艰涩的知识点总能在生动的工程案例中得到诠释,而多元案例解析也都是与发生在身边的、不断发展的、有切身感受的工程的生动结合。“在我看来,课程思政的底线就是让学生从不愿意学到愿意学。”董军老师坦言,当下对课程思政的摸索中,案例教学不断涌现,在这个过程中,他更愿意回归到学生身上,讲授一些自己有切实感受的案例,“如此,学生的认识和反馈才是最真切的。”
对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的学生来说,这种真切的认识,在钢结构稳定课程实验中进一步得到强化。稳定问题一直是钢结构教学的重点,因涉及较为艰深的力学原理,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度大。2020年,“钢结构设计原理”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之后,为了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董军老师带领钢结构教学团队新增建设3类7个项目的课程实验,实验项目水平和内容覆盖面居全国领先,到目前为止,课程实验已连续开展了三届,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好的途径。
在地坤楼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结构试验大厅内,学习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学生分组依次进行三类螺栓的安装和节点拉伸试验、三类轴压杆整体稳定试验以及薄腹梁腹板屈曲试验,通过试件安装、加载和拆卸,对钢结构构件和节点破坏的特征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课程实验的实施过程通过网络向全国高校实时分享,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省内外40余所高校共计800余人在线观摩了实验,对高质量的实验教学连连称赞,并对钢结构教学团队的无私分享充满感激。不久后,郑州大学也顺利启动相关钢结构课程的实验教学。
董军教授受邀在全省国家一流课程申报培训会、沈阳建筑大学、扬州大学等多次介绍了钢结构设计原理创建和申报国家一流课程的经验,累计受众超过数千人,很好地发挥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虽然接触不到一些重大工程,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接触到工程中一些细小的结构和局部”“如果这样的课程再多一点就好了”“成为老师后,我也常常回想起董老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来自学生们的积极反馈,让董军老师感到,“把学生吸引进来学”的愿景渐渐从理想走进了现实……
创新课程评价,让效果“看得见”
当晦涩深奥的“钢结构设计原理”遇到高标准、严要求的董军老师,碰撞出的除了有深入浅出的课堂教学,还有独特的考核评价模式。
在20余年课程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为了建设一流“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6年前,董军带领教学团队重点探索了促进团队学习和实现多元化能力考核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原则就是,不能只考知识点,而是要真实地考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才是我们的初衷,要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负责,为此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次综合性小组考核+课程实验考核+期末开卷考试”共同组成了“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评价机制。其中,五次综合性小组考核和实验考核的成绩占到百分之六十。“如果小组作业的成绩没有达到百分之五十,就没有资格参加期末考试。”土木2002班殷捷记得,在完成小组考核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有的进行结构初步设计,有的进行优化设计,有的同学负责写报告,另外的同学上讲台进行展示,“通过综合性小组考核工作,我们可以对钢结构的受力有一个直观的把握,对设计的关键之处加深认识和理解,有利于突破难点,同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为了实现一流课程的高标准目标,教学团队的老师们同样感到了压力,但同时也激发出教学改革创新的动力。如何在考查知识点的基础上实现对能力素质的考查?团队的老师们没少进行琢磨和研讨,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创新性非标答案考核、平时小组综合性考核、期末开卷能力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逐步完善,基于团队学习考核的过程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在学生的成长中逐渐显现出特有的优势和魅力。
“通过优化团队学习考核模式,能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董军老师坦言,虽然探索实践过程是艰辛的,但学生们普遍反映学习过程的获得感有明显提升。
“实腹式压杆与格构式压杆有什么区别?”今年秋季,在参加东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推免面试中,听到这样的问题,殷捷会心一笑,在这种需要对知识点有整体把握的考题面前,他平时没少得到训练。无独有偶,在参加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面试中,柏昊均也遇到了类似的考题,“有了平时的训练,这些面试就显得没那么难了。”
心系学生发展,让教育“有力量”
从1987年开始,董军就和“钢结构”课程紧紧地拴在了一起。当年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现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董军留校任教,1999年来到南京建筑工程学院(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前身之一),从教已经三十五载,一直坚守在钢结构教学一线。在董军老师“双肩挑”时,即便时间很紧、压力很大,他也一直没有“丢掉”“钢结构”课,董老师说:“上课是件很愉快的事,学生能真正学到东西,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我就很开心。”
在关心学生这件事上,董军老师从来不含糊,学生和“钢结构”课程一样,都是他的“宝贝”。董军老师曾经的学生、2016届博士生池沛依旧清晰地记得,攻读博士之初,面对博士研究选题中的构造问题,他迟迟打不开思路,感到难以入手、找不到切入点。“董老师了解后,主要是采取小范围研讨的方式,帮助我发散思维,董老师、彭洋老师和我,有时还有个别研究生,我们经常一起集中讨论,大家一起帮助我逐一梳理相关问题。”通过多轮讨论,池沛逐渐厘清了思路,陆续提出了多种方案,最后经比较,选择确定了最优方案。后来,在董军老师的推荐下,池沛成功申请到国家留学基金(当年全校仅3人),成为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池沛博士毕业后就职扬州大学,很快拿到国家青年基金,晋升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实验室副主任,成为扬州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的骨干。
“董老师治学严谨、学养深厚、富有创新精神,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在科研上给予悉心指导外,还在工程实践、学术活动组织、留学交流等方面为我提供了大量锻炼机会,并给予全力支持,这些综合素质的训练让我在工作后能够快速适应,并且至今受益匪浅。”池沛坦言,在董老师的影响下,近两年他也在积极汲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先进的教学技术,并在虚拟仿真实验设计、挑战杯活动指导等方面加以运用。
“董老师时常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经常问我们学得如何,有没有困难,推免时还帮我推荐了老师。”殷捷告诉笔者,董老师经常为申请研究生推免资格的同学进行个性化辅导,为申请国外一流高校的同学提供推荐意见。在2018级研究生推免中,董老师共为21位学生申请校外夏令营提供了推荐信,其中6位钢结构课程成绩优秀的同学拿到了同济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流土木高校研究生推免资格。
满腔热情关心帮助学生,董军比关心自己的孩子更加用心地关爱学生,学生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反馈着这份爱与嘱咐。
作者:朱琳